一、氣缸蓋易產生的故障及位置 (a) (b) 圖1 氣缸蓋易出現故障的部位 (a)氣缸蓋正面易產生故障的部位 (b)氣缸蓋反面易產生故障的部位 圖2 用充氣泵檢查氣缸蓋裂紋位置 圖3 用直尺和塞尺測量氣缸蓋的變形量 圖4 用敲壓法修復氣缸蓋
氣缸蓋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,易產生的故障有:氣門導管、氣門座和噴油器周圍出現裂紋,氣缸蓋,燃燒室附近積炭增多,水堵銹蝕損壞或整體性產生變形等。當氣缸蓋出現裂紋,或水堵損壞,會導致柴油機漏氣、油底亮內部潤滑油進水或漏油。如果氣缸蓋的底部燃燒室中積炭過多,會導致柴油機過熱、功率下降和油耗上升。若氣缸蓋發(fā)生變形,易出現氣缸墊損壞等現象。易出現故障的位置如圖1所示。
1.氣缸蓋產生裂紋的原因
氣缸蓋在鑄造時出現厚薄不勻或鑄造殘余應力過大時,易在使用中產生裂紋。若操作人員使用保養(yǎng)不當,也會使氣缸蓋產生裂紋現象,例如在寒冷地區(qū),柴油機的冷卻液忘記放掉,水垢積聚過多造成局部散熱不良;柴油機超負荷運轉,致使機體內部熱應力過大;操作人員在柴油機高溫狀態(tài)下突然向水箱內加入冷水;機體受到較大外力的撞擊等。
2.氣缸蓋積炭增多的原因
柴油機工作不良導致積炭增多的主要原因有:柴油機長時間怠速運轉、供油提前角過大或過小、氣缸壓力較低、噴油器噴出的柴油霧化不良、噴油器滴油或噴油壓力較低或不噴油、柴油機長時間超負荷運轉或柴油質量較差等。
3.氣缸蓋產生變形的原因
柴油機在使用過程中,若氣缸蓋存在下列情況之一時,均可能造成氣缸蓋產生變形:一是鑄造時存在缺陷;二是焊接裂紋時的高溫使氣缸蓋熱變形;三是維修人員在緊固氣缸蓋時,使用了超過說明書中規(guī)定的力矩;四是維修人員在裝配氣缸蓋時,各個螺母受力不均或沒有按規(guī)定的順序緊固;五是維修人員沒有按規(guī)定的順序拆卸氣缸蓋螺母。
三、看圖檢查氣缸蓋出現的裂紋和發(fā)生變形的情況
1.氣缸蓋出現裂紋的檢查方法
當氣缸蓋出現裂紋后,應先從機體上拆下氣缸蓋,用目視的方法進行檢查。對于出現的微小裂紋可采用水壓試驗的方法查找其位置,也可用簡單的方法檢查裂紋位置:幾個人用手指堵塞氣缸蓋出水孔,然后將氣缸蓋水腔內部加滿水,再用汽車充氣泵或高壓氣筒進行加壓,查看是否有滲水部位,如圖2所示。
氣缸蓋是否有變形需使用直尺和塞尺進行檢查,如圖3所示。將氣缸蓋底部朝上放置并使其在水平位置上,然后用直尺和塞尺在6個方位檢測機體變形間隙,其值應不超過技術手冊中的規(guī)定值。
四、看圖修理氣缸蓋
1.氣缸蓋發(fā)生裂紋后的修理方法
氣缸蓋在使用中出現裂紋后,一般應換用新品。若確實難以購買到新品時,可以根據具體損壞部位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修復。若水套周圍有裂紋,可采用環(huán)氧樹脂進行粘結。對于外部的裂紋可采用有色金屬焊條在常溫下進行焊接,焊接時應分段進行。也可采用加熱焊補法,即在焊接之前用噴燈對選定的部位進行預熱,以減小焊接應力和變形。對于裂紋較集中的部位,可采用補板粘合法。
2.清除氣缸蓋底部積炭的方法
若發(fā)現氣缸蓋積炭較多時,可將氣缸蓋放入煤油中進行清洗,待積炭軟化后,再用木質刮刀清除。也可采用有機溶劑軟化積炭后再清除。
氣缸蓋平面不平度在全長上不大于0.30mm或僅有局部不平時,可采用刮研法修復。若氣缸蓋平面不平度較大時,則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敲壓、磨削或鏡削等方法修平。其中敲壓法的操作方法是:先將厚度約為彎曲量4倍的鋼墊片放置在氣缸蓋兩端與平板之間,把壓板壓在氣缸蓋中部,擰緊螺栓,使氣缸蓋中部的平面壓貼在平板面上,再用錘子沿氣缸蓋筋上敲擊2~3遍(如圖4所示),敲擊時應墊上紫銅塊以防止振裂氣缸蓋。敲壓后過5min,將壓板移裝到氣缸蓋全長的三分之一處,用上述方法進行敲壓,最后移到另一端繼續(xù)敲壓。
1.工作臺 2.氣缸蓋 3.擰緊螺栓 4.鐵壓板 5.墊塊
責任編輯:scarlett
關注中國綠色數據中心,機房360www.jifang360.com